翻譯是一門擁數千年歷史的科學
翻譯是一門擁數千年歷史的科學
許多語言學家早就指出,翻譯不僅是一種技巧、一種藝術,而且還是一門科學。很多學英語的人,在翻譯英語句子時常犯一種通病,就是硬譯、死譯、逐字對譯。也就是說,拘泥於原文的表層意思,拘泥於原文詞彙的表層結構。這樣翻譯出來的句子艱澀生硬,沒有一點美感,甚至詞不達意。
對於一個初學外語的人來說,聽、說、讀、寫、譯五項技能缺一不可,而且相互關聯。學外語最要的不是死記硬背,硬記生詞,死套語法,而是要明白所學語言所蘊含的文化與精神。要了解所學語言的生活習俗、社會背景等,這樣才能從中汲取營養,尤其是在日常環境、母語充斥的社會背景之中,平時思想交流、語言表達很少用外語的情況下,如何擺脫自己已有的思維方式,如何靈活運用兩種語言,這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境界,有些同學翻譯時對號入座,如學習“現在進行式”時,他們竟把“下雨啦”漢譯英譯成了“It's raining la”。這也不怪這些初學者,因為漢語中沒有“時態”這一說法,出現這種情況,是對英漢兩種語言一些表達上的分別不了解,如:有一句“Help, Help, I can't get down.”,他直譯成了“我不能下來。 ”,實為“我下不來了”,再如“Where's my pen? I can't find it .”應譯為“我找不到它”,有些同學則死譯為“我不能找到它。”
初學者往往“英文沒有學好,中文卻學壞了”。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?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:
一) 紮實學好知識,準確掌握詞義
準確掌握各種詞、詞組及外形相似的詞、詞組的意義,是做好翻譯的基礎,不容忽視。如果對詞及詞組的意義的用法不求甚解,模棱兩可,則很容易犯錯。如:“He can speak English in a fashion.“應譯為:“他能馬馬虎虎講點英語”,但有些學生則譯成:“他講的英語很時髦”。他們不清楚in fashion不等於in a fashion,有時同一個名詞前面有無冠詞或有不同的冠詞意義截然不同。英語的某些句子看上去非常相似,其實總是有一點不同,可能是句中多了一個小小的冠詞,也可能是某些相同的詞由於在句中所處的位置不同而使得意義驟變。而這些句子最易使初學者難以察覺,致使理解錯誤,翻譯錯誤。如:
A:“His success is out of question.” “他一定成功。 ”
B:“His success is out of the question.” “他一定失敗。 ”
A:“The woman was with a child.” “那女人帶了一個孩子。 ”
B:“The woman was with child.” “那女人身懷六甲。 ”
另外,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像很普遍,其所表達的各個意義,分別與漢語中幾個不同的詞或詞組對應。多義詞的具體意義,只有聯繫上下文才能確定。如果脫離上下文,孤立地譯成一個詞就很難確切地表達該詞的真正含義。
如: last這一形容詞,詞義很多,請看下例:
(1)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.他是最後來的;
(2)She is the last woman to do it.她絕對不會做出那件事來;
(3)He is the last man for this job.他最不適合幹這份工作;
(4)Simon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.怎也不該怪西門;
(5)He is the last man to talk with. 根本不宜找他傾訴;
(6)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we met. 這裡是我最後和你見面的地方。
因此,在翻譯實踐中,學生應掌握各種詞義及多義詞的各種不同意義,以便在不同的語境中確定合適的意義,達到忠實通順的目的。
二) 明確語法概念,深入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
在翻譯時,如果直譯不能達到信、達、雅的標準,那麼我們就要意譯。
如: “This was the last straw. I was very young: the prospect of working under a woman constituted the ultimate indignity.”此句中的“ last straw”不能翻譯為“最後的稻草”而應譯為“終於忍無可忍”比較貼切。所以我們在翻譯句子時不能只從字面的意義上去解釋,而應當根據文章的格調、上下文的語境,從它隱含的深層意義上去理解。(可參閱Hong Kong Translation Company)
三) 熟練掌握翻譯技巧,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
英漢互譯的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上,因此,對初學者來說,對比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,尤其是相異之處,從而掌握它們的特點是十分重要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,最常用英譯漢的方法和技巧有十五種,詞義的選擇引申和褒貶,詞類轉譯法、增詞法、省略法(減詞法)、重複法、正反、反正表達法、分句合句法、被動語態的譯法、名詞從句的變譯法、定語從句的譯法、狀語從句的譯法、長句的譯法、習語的譯法、擬聲詞的譯法、外來習語吸收法等。
下面由筆者來具體介紹部分技巧與方法的運用。
1. 詞類轉化法:
(1)介詞轉化為動詞。
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解決問題的答案;
(2)形容詞轉化為動詞。
Study more and you also have to take more rest 勤力溫書,也需要休息多點(省略全語及and you also have to);
(3)動詞轉名量詞。 You're eating too much 直譯“吃得太多”轉譯“食量過多”。
2. 反正表達法:
I’m not feeling well. 我身感不適。譯為:我感覺難受。
No problem. 沒問題。轉譯為“這好辦。 ”
3. 省略主語(根據對話省略主語):
The answer is easy.很簡單。
4. 根據前、後文補添句子:
There's nothing much wrong with you, but I'm afraid you have a problem. 無什麼事發生,只是想問一下...(需引起你的注意)。
5. 轉折連詞“但是,可是”轉譯為順接連詞“而”:
Eat too much food, but you don't take enough exercise. 食量過多,而(你)又沒有進行足夠的運動。
6. 靜態變動態,形容詞反義; and表並列轉表結果,省略主語you:
If you want to be thinner and healthier, you have to....(你)要想解決肥胖問題,以使身體更加健康,(你)就得...
7. 條件從句變結果,正反表達法(假設主從句顛倒):
What I have to do if I want to be thinner? 如何做,才能不這麼肥胖?
8. 根據實情,具體轉譯:
I don't understand. 直譯“我聽不懂你的話”。轉譯為:“這是怎麼回事”。
9. 了解文化背景:
比較“ see the doctor”(“看醫生”即“看病”)與see her doctor這裡的the變her,指個人的保健醫生(外國人很注重個人身體健康保健問題,所以常定期see one's doctor。)
10. 肯定變雙重否定,以加強語氣:
If you do that, you'll soon feel much bettet.照此吃下去,(你)很快就不會感到不適了。 (直譯:很快會感覺健康得多。)
11.針對具體環境,確定具體詞義:
What can I eat?字面意思:“我能吃什麼?”但應譯為“我的飲食該如何搭配?”
如果翻譯技巧不熟練,駕馭語言的能力差,不能恰當地增詞、減詞、詞類轉譯,或運用成語、比喻等翻譯技巧,而過於受限於原文逐字逐句的直譯,就會造成譯文句子欠通順、活潑,缺乏應有的生機和魅力。同學們,翻譯是一門藝術,只要大家用心揣摩,細加琢磨,就會慢慢悟出其中的門道來,把英、漢兩種語言的轉換運用得靈活自如。
斯比香港翻譯公司
SPEAR Translation
http://www.spear.com.hk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