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 轉載 本月6日,由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協會主辦的“全國翻譯工作座談會暨中國翻譯協會成立30週年紀念大會”在北京召開,這是時隔61年後第二次舉辦全面研究翻譯工作的全國 性會議。 多位與會的業界人士表示,目前高素質翻譯人才尤其是 翻譯人才 的嚴重匱乏,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。 剛剛結束的中國十八大對推進文化強國建設、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做出了新的部署。 而不久前莫言獲得諾貝爾 文學 獎,也讓社會各界對翻譯行業的現狀和發展都倍加關注。 因此,本次全國翻譯工作座談會也被視為推動翻譯工作 服務 中外交流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次重要會議。 原國務委員、中國 翻譯協會 名譽會長唐家璇認為,此時召開以“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與翻譯工作”為主題的座談會,很好地順應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要求。 他說:“由於各種原因,外部世界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仍然大量存在。中國的聲音、中國的意圖也常被誤讀、誤判。我們依然要花大力氣,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 ,向世界生動且形像地說明中國,介紹中國的歷史、文化以及目前發展進步的實情,準確地展示中國的真實形象。” 會上,中國 翻譯 協會首次發布了《中國語言服務業發展報告2012》,報告顯示,過去30年間,中國的語言服務企業數從原來的16家發展到了近4萬家。 截至去年年底,語言服務業專職從業人員達到119萬。 但報告同時指出,當前中國翻譯行業還存在行業地位不明確;准入門檻低、缺乏立法保障;總體規模偏小,產業集中度低和國際參與度低;創新能力不夠,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 ;人才培養與使用脫節,人才缺口較大等多個問題。 多位與會業界人士表示,中國雖然是 翻譯 大國,但並不等於翻譯強國。 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、中國翻譯協會第一常務副會長郭曉勇表示,當前社會普遍對 翻譯 的規律和重要性缺乏科學認識。 他說:“重要的招標文本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準備,而給 翻譯 的時間卻以日計,導致翻譯數量粗劣;高等院校大多不把譯作作為科研成果;認為懂外語就能做翻譯的 誤解普遍存在,對翻譯的高度專業性和較長的培養期等特點認識不足。” 據統計,目前中國獲准開設翻譯本科和碩士專業學位課程的高等院校分別為57所和159所,其中大部分是2011年批准設置的。 此外,通過全國翻譯專業資格(水平)考試的人數僅有2.7萬人,起步不久的 翻譯 本科和碩士學位迄今培養的畢業生也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