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12的文章

如何翻譯文言文

如何翻譯文言文 一. 基本方法:直譯和意譯。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。 所謂直譯,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 翻譯 ,做到實詞、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。 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;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,語言也不夠通順。 所謂意譯,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,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,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。 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,文字可增可減,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,句式也可以變化。 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,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,比較通順、流暢、好懂。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。 這兩種 翻譯 方法當以直譯為主,意譯為輔。 二、具體方法:留、刪、補、換、調、變。    “留”,就是保留。 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,以及古代的人名、地名、物名、官名、國號、年號、度量衡單位等, 翻譯 時可保留不變。    “刪”,就是刪除。 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。 比如“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”--沛公的侍衛樊噲。 “者也”是語尾助詞,不譯。    “補”,就是增補。 (1)變單音詞為雙音詞;(2)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;(3)補出省略了的語句。 注意: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,要加括號。    “換”,就是替換。 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。 如把“吾、餘、予”等換成“我”,把“爾、汝”等換成“你”。    “調”就是調整。 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。 主謂倒裝句、賓語前置句、介賓後置句、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,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。    “變”,就是變通。 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,活譯有關文字。 如“波瀾不驚”,可活譯成“(湖面)風平浪靜”。    古文 翻譯 口訣 : 古文 翻譯 ,自有順序,首覽全篇,掌握大意;先明主題,蒐集信息;由段到句,從句到詞; 全都理解,連貫一起。 對待難句,則需心細;照顧前文,聯繫後句;仔細斟酌,揣摩語氣;力求做到,合情合理,詞句之間,聯繫緊密。 若有省略,補出本意,加上括號,表示增益。 人名地名,不必 翻譯 ,人身稱謂,依照貫例, "吾""餘"為我,"爾""汝"為你。 省略倒裝,都有規律。 實詞虛詞,隨文釋義,敏化語感,因句而異。 譯完之後,還須仔細,逐句對照,體會語氣,句子流暢,再行擱筆。 王範

如何懶洋洋地學好英語

如何懶洋洋地學好英語 在香港這個前殖民地城市,上一代英語為官方語言,到現在英國特色已漸漸退化,周圍環境更令人更難學習到英語,然而英語依然是世界通行語言,不慬英文顯然是「無得撈」,那到底怎樣在這 harsh 的環境下學好英語呢 ? 在教大家學英語之前,先問一個問題 : 「究竟科學家是怎樣去折解科學的 ? 」 沒錯,就是先找出一條理論,再應用於所有現象中。只要這條理論是對的,你便可以用它來解釋其衍生的科學現象。 學英語一樣,要學慬所有英語我們要知道其公式,這條公式就是英文併音。在大學時期,我遇過不少同學 ( 部份是內地交流生 ) ,他們都很勤力,因為要「努力讀書」應付考試天天都溫書到深夜。有一天我忍不住問:「究竟你在溫什麼 ? 」他們其中一位跟我說 : 「沒辦法啦 ! 底子不好,特別是英語,你知道啦,那些字如果你不懂就是不會讀不會知道其解釋了。」那時的我同意了部份,但心有戚戚然,真的不會讀嗎 ? 內地生比香港學生勤力,是因為他們比我們的英語學習環境條件更差,很多時他們只會背誦 ( 不少香港人其實也是依靠背誦,別說自己比外地人有多優秀了 ) ,但語文是用來背誦的嗎 ? 當人們問你一句 How do you do? 你腦袋便從「詞庫」裡 generate 一大堆 options ,究竟你是電腦還是電子詞典 ? 稍一慢下來,別人一繼續說下去你便跟不上了 ! 文字之多沒有人能全靠背誦的,屈指一算,英文字串法、讀音、解釋,加上句子語法等等,你的腦袋能在短時間內處理這些工作嗎 ? 而這種死讀的方法很多時會導致一個問題,就是香港學生把英文字串法、讀音及解釋分開三部份來背,變相會出現「不協調」和「詞不達意」的情況,例如把 illustrator 跟 instructor 的串法調換,把 poverty 和 property 的讀音混淆,因為他們把整個詞語樣子背進腦袋,就像我們認識一個人的樣子,卻把他叫了另一個人的名字。 英文併音主要由數個響音及其餘的啞音組成,透過了解每一個字母的讀音,從而了解不同英文字詞的串法及讀音。當你掌握了 26 個字母的讀音,你就能隨心拼出任何一個詞語,換言之,只要你學好拼音, 1) 即使那不是一個英文詞語或甚至不是一個字,你都可以拼出來, 2) 只要是由 26 個英文字母拼成的字,你都能串和讀出來, 3) 以後你